关于OLED
OLED简介OLED简史OLED市场

  OLED的发现要追溯到1963年,Pope发现了单晶蒽的电致发光,可以称为OLED的雏形。但是Pope的器件电压高到上百伏,效率极低。真正意义上的现代OLED由柯达的邓青云博士和Van Slyke发明。他们采用了超薄膜技术,用透明导电膜ITO作阳极,Alq3作发光层,三芳胺作空穴传输层,Mg/Ag 合金作阴极,制成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。邓青云博士发明的OLED按发光机理属于荧光OLED,利用分子的单线态发光。由于在电激发的条件下,单线态的比例只占25%,所以荧光OLED的理论内部效率只能达到25%。而能够真正达到的外部量子效率最高在10%左右。荧光OLED的低效率限制了OLED的广泛应用。在1997年,普林斯顿大学(Princeton University)的Mark Thompson和Stephen Forrest教授发明了磷光OLED,利用贵金属的自旋电子耦合,实现了三线态的发光,理论上可以达到100%的内部量子产率。效率的突破使OLED 的商业应用前景顿时光明了起来。在2012年,Chihaya Adachi发明了基于纯有机物的热致延迟荧光 (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),通过从三线态到单线态的反向系间穿越,实现了很高的外部量子产率,成为下一代OLED研究的热点。通过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不懈努力,OLED技术在显示和照明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应用。下图归纳了OLED的发展简史。

00.jpg